产品经理与项目经理如何协作?
2022-04-29 企企科技 移动报销 事项会计 项目管理 协同办公

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的分工与合作,真的很难严格区分,在工作过程中紧密结合,以实际经验为例,项目前没有项目经理,过程由产品经理负责,主要是完成需求确认过程,项目后,一般项目经理是开发或测试负责人,然后问题来了。

这个问题肯定会遇到,更大的项目将指定另一个项目经理来协助产品经理,以确保项目最终在线,这种情况在大公司很常见,小公司不会说,否则如何抱怨产品经理。在接触了几个这样的项目后,我觉得这种合作模式很难达到一个非常和谐的程度。项目经理从项目审批开始跟进项目,到项目在线,以确保项目允许delay;产品经理干预较早,早期用户研究、需求确认等已参与,到项目实施过程和最终在线运营,需要参与,如果不敏捷开发,没有严格的迭代控制,需求变化不可避免,自然会影响项目进度,这里不以敏捷开发为例,以普通瀑布为例。

1、评估工作量

一般来说,产品经理应该背诵某个项目的在线运营KPI指标,在线时间,所以如果早期需求研究时间长,后期会非常紧张,希望加快开发和测试,难点是加班;项目经理会从实际工作量的角度进行更多的评估,通常一开始评估的工作量会让产品经理感到惊讶,产品经理认为,只要20个工作日,项目经理说需要40个工作日,仍然保守估计,此时,为了确保项目按时上线,需要协商,我个人认为这里有一个共识问题,也就是说,在早期阶段,开发人员没有参与需求的讨论,或者产品经理没有解释需求实现的价值、意义和项目经理,所以会有理解上的偏差,当你为了做任务而做任务时,你可以想象没有紧迫感,但如果从产品的角度来看,这将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因为个人建议在解释需求时,不要盲目地只解释功能点和实现的逻辑点,我们必须说,在协调工作量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共识,所以在协调工作量问题的过程中会很好。

2、理解需求的角度

产品经理更多的是从业务的角度来理解和设计,而大多数项目经理都是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来考虑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有很多冲突。例如,当产品经理设计需求功能时,认为该功能是必要的功能,满足业务要求;项目经理觉得代码量巨大,想阻止功能点,只做其中一部分,甚至建议不做,或者会影响性能,但不能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建议暂时不做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很大的矛盾,这次你需要建立一个责任制,听谁,是产品经理还是项目经理,理论上没有任何功能是技术无法实现的,应该由产品经理评估决定是否最好做这个功能。

3、容忍需求变化

对于产品人员来说,需求变更是家常便饭,哪个产品在做的过程当中没有进行过需求变更,这个产品的不靠谱指数估计就会很高,因此对产品经理们来说,需求变更时很正常的,虽然也要控制变更的频率,太过频繁的变更就证明产品的框架结构有问题了,或者已经偏离了原来的主要方向。但开发人员不是这么认为的,当一个功能辛辛苦苦开发出来,马上接到通知说这个功能不要了,要换成另外一种,这种情况发生的次数多了,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会觉得是被耍了,毕竟都是自己的成果,说不要就不要了,说改就得改了,而且变更的次数多了也会影响项目进度,如果开发负责人是项目经理的话,问题就来了。这种情况一是一定要让项目经理理解需求变更的目的及其价值所在,做好沟通,确

保每次变更都是能让各方接受的;二是要严格控制版本,减少变更的次数和降低变更的频率,做好迭代周期的规划。

其实多数情况下一个项目里面都只有产品经理,个人觉得这样比较好,虽然比较难,但就不存在多头领导了,搞那么多leader,把大家都弄晕了不说,还容易出现矛盾。中国人有个特色,无官一身轻,有点官了就要摆官架子,互联网行业还稍微好点,但大公司里还是容易滋生官僚主义,所以说小型公司适合创业适合做产品,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流程约束。

现在有一种新的方式来解决协作问题,那就是引入PMO来做项目经理,既不是产品经理也不是开发人员、测试人员,总之是不在产品团队里面的,只是过来管理项目的。这样有个好处是避免了项目管理的束缚,整个产品团队可以安心的做产品,但问题也很显然,第一是PMO只是来管理项目的,必然是以项目进度为重;第二是PMO不一定懂产品策略,出现问题的时候沟通比较麻烦。个人是不建议把一个项目周期掐的很死的,要控制单可以适当的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把项目是否delay看成是一个KPI的话,会比较杯具。敏捷开发的话会稍微好一点,只有一个大周期,所有人员都是置身其中的。

企企科技第二届用户大会
    相关文章

立即开始连接业务与财务数据

使用企企管理云连接业务与财务数据,帮助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