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示: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一般来说,大多数企业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组织,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良好成果,信息投资逐年增加,出现了一些成功的企业信息案例。
延伸阅读:信息化 对策 建筑企业问题
信息化建设没有休息符
中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一般来说,大多数企业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建立了信息组织,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信息投资逐年增加,出现了一些成功的企业信息案例。
主要问题
在过去的20年里,尽管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整体施工应用水平不高,能看到信息化效益的企业不多,能形成基准示范的企业少。
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有待提高。部分企业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变革的系统工程,缺乏对企业信息化重要性和严肃性的认识,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缺乏对企业长期形成的工作习惯和业务流程对信息化影响的认识,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程序错误,执行不力。有些企业只是模仿成功的企业,贪图完美,认为软件功能越多,系统水平就越代表。
信息规划和实施存在较大问题。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和咨询,导致信息化建设没有方向,失败风险很大。其中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是,由于我国建筑企业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尚未掌握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信息人才,特别是既了解业务和管理,又了解复合人才的信息技术,使企业难以做好信息建设的总体规划。
企业信息投资少,投资结构不平衡。建筑企业利润低,信息投资低,软硬投资结构不平衡。目前,大多数企业倾向于重硬件、轻软件、重软件、轻资源(企业数据库)重技术、轻管理。
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迫切需要改善。建筑业缺乏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企业重复标准的编制造成了行业的巨大浪费,最终将成为企业间合作的巨大障碍。缺乏信息建设服务规范,各服务行为无标准、监督,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信息系统项目完成后,没有科学、定量的评价标准,施工企业难以选择和判断。
主要对策
提高理解,加强咨询。企业信息化首先要有驱动力,驱动力首先来自理解。企业信息化最直接、最有效的驱动力是企业法人和企业最高管理者的管理需求、发展企业的愿望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紧迫感。没有这种驱动力,企业信息化就很难取得成效!只有企业最高管理者将信息化提升为企业转型的发展战略,然后找到有效的实施方法,企业信息化才能成功。
理解不仅是对信息化重要性的理解,也是对信息技术本身的理解。如果一些企业领导提到信息化,他们总是会问信息化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这些领导人所说的好处通常是指经济效益。另一个例子是,一些领导人问,我今年投资信息化,明年投资信息化吗?所有这些。因此,首先要提高企业领导者对企业信息化的理解,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是进行更多的交流、学习和咨询。
管理标准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的第三个领域,第一个领域是企业管理的标准化,第二个领域是企业管理的标准化。
企业管理标准化是指企业具有可实现的战略目标,形成具体规划;制定可操作的基本管理体系;核心业务流程相对成熟,业务骨干基本稳定;初步形成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理念和风格得到企业内外的认可。企业管理标准化,首先,企业拥有优秀的管理者,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其次,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建立标准的管理体系;第三,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和执行力;第四,规章制度可以落实到位;第五,有评价反馈机制,奖惩有据。
管理标准化,管理标准化
化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不能随便超越管理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层次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必须一个流程一个流程地从基础性工作做起。不要追求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两部分组成。信息技术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东西,选择或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时,首先不是系统的技术水平的高低,而是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思想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如果不符合企业管理模式的信息系统,最好的技术也没有用!
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明白,企业信息化是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的过程,是企业深化改革,转变企业经营思想,重新设计企业运营模式,业务流程再造,优化企业组织,合理设置工作岗位,规范企业管理行为,严格企业规章制度的过程。这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的工作,是成功开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必经之路,或先导性工作。简单的追求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不是企业信息化的目的!
认清管理模式,坚定信息化战略。当今,企业管理有三种管理模式,即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经营管控型。如果说有第四种管控模型的话,那就是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经营管控型的混合模型。
财务管控型企业,其下属企业业务相关性很小,企业总部一般是投资决策中心,通过考核下属单位重要财务指标,来管理企业;战略管控型企业,其下属企业业务相关性高,企业总部通常是战略决策中心和投资决策中心,通过考核企业经营的重要举措(战略措施)以及重要的财务指标,来管理企业;经营管控型企业,其下属企业业务相关性很高,企业总部不仅是经营决策中心,还是生产指标控制中心,通过审核分析企业所有财务指标和经营表现,来管理企业。
因此,企业做信息化时,首先应认清、梳理、完善企业的管控模式,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找准信息化的突破口,然后再实施。
信息化要“简化”。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年代里,衡量企业信息化是否成功,最基本的标准是“灵活”,即你的应用系统能否根据业务的变化而快速变化。“灵活”需要几个环环相扣的条件:简化、标准化、模块化和集成化,其中,简化是根本,有了简化才谈得上标准化;有了标准化才可以做到模块化;有了模块化,才可以任意进行搭积木式的组合与集成。简化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处理对象,使之在一定时间内,足以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它是实施标准化的首要工作。很多用户以为软件功能越多,越代表水平高,这是误区!企业管理信息化应该是在达到目标的前提下,功能越少越好。
尤其是发展中的企业,其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变化迅速,这是企业管理信息化需要面临的首要挑战。花费巨资建立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可能会随着企业各方面变化而失去作用。修修补补只能解决局部问题,重新建设,经济上又承受不起。因此,大多数施工企业信息化,第一要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简化功能;第二要梳理流程,但不要固化流程,要采用面向数据的开发技术开发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策略。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策略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从上到下,由内及外,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尤其是总体规划和从上到下,信息化总体规划应该是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制定出来的,企业信息化是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的;从上到下就是做信息化时,首先应满足企业高层领导的需要,只有满足企业高层领导需要的信息化,才能持续发展。
企业信息化的基本路线。企业信息化的基本路线是:分析企业管理现状,找准企业的管控模式与支撑体系,进行流程梳理和再造,确定流程的目的和目标以及各级组织的权限与责任,把握流程信息化的实质与技术现状,选择好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点,简化并面向数据开发。
只有当您明确了企业要向哪个方向发展,企业应该达到哪些可以量化的管理目标时,您就可以应用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了!
作者介绍: 黄如福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 副总工程师、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