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加强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提高盈利能力和盈利能力。
质量成本管理,注重方法管理。如果企业采用一套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将使企业成本管理更低,效果更明显,用一半的努力达到两倍的结果。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作者认为企业应高度重视以下八项工作。分析了企业的质量成本构成,质量成本包括直接质量成本和间接质量成本。直接质量成本是指产品制造和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质量成本,一般由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识别成本和预防成本四部分组成。
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企业内部因产品质量缺陷造成的损失和处理质量缺陷造成的成本的总和,一般包括废物损失、返工成本、复检成本、停工损失和不合格产品处理成本。外部故障成本是指在销售和使用中发现的产品缺陷造成的损失,以及处理质量缺陷造成本的总和,一般包括废物损失、返工成本、复检成本、停工损失和不合格产品处理成本。所有检验产品质量的费用一般包括采购测试费、工艺和成品检验费、仓库材料复检费、测试设备评价费和质量评价费。
预防成本是指防止质量缺陷、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故障成本和评价成本的成本,一般包括质量计划编制成本、质量管理培训教育成本、工艺控制成本、产品评价成本、质量信息成本和质量管理实施成本。间接质量成本是指在直接质量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扩展的成本,涉及制造和销售过程以外的质量成本,一般包括:无形质量成本、使用质量成本、供应商质量成本、设备质量成本。
分析企业质量成本的构成,有利于企业明确质量成本可能发生的环节,建立必要的质量成本控制措施。部分企业建立了质量成本会计分录,对各质量成本项目进行分类统计核算,找出质量成本的环节、数量和原因,为企业落实质量责任、采取质量措施提供详细信息。为加强质量成本管理,企业可以设立质量成本管理中心,制定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建立质量成本控制标准。例如,中国一汽集团四川专业汽车厂建立了企业质量成本控制标准,规定质量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其中,内部故障成本占总质量成本的25%~40%;外部故障成本占总质量成本的20%~40%;识别成本占总质量成本的10%~50%0.5%~5%。
企业规定,如果突破上述标准,质量成本管理中心将指示相关部门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质量成本目标体系质量目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质量方面取得的预期成果。质量成本控制工作应有明确的控制目标,这是企业质量成本控制工作的基础。
要建立质量成本控制目标,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目标应该有突破。所谓的突破是在现有质量成本的基础上取得突破,总成本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第二,目标应该得到控制。所谓的控制是将质量水平和质量指标保持在一定水平的目标。这些目标通常成为日常控制工作的标准;第三,目标应该是可实现的。所谓的可实现性,是通过所有员工的努力,可以实现目标。不要设定目标太高,让人们感到难以实现,难以实现,失去信心;第四,目标应该努力量化。尽量避免使用一些不确定的语言,使用更多的数字表达
目标,让人一目了然,便于操作和验证。
建立质量控制目标,既要有总目标,也要有分目标。总目标规定企业质量成本总体控制水平,在一定时间内应达到的成果或要求。将总目标进行分解,就成为一系列分目标,这些分目标由相应的职能部门来完成。如将总目标分解成:采购成本控制目标,财务成本控制目标,制造费用控制目标,销售费用控制目标等分目标,分别由相应的职能部门来完成。每一项分目标,还可进一步分解成一系列子目标,如采购成本控制分目标可分解成:原材料采购成本控制目标、外协件采购成本控制目标、低质易耗品采购成本控制目标等子目标。做好质量成本控制计划质量成本控制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键在于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计划制定得是否完善、合理。
质量成本控制计划,应当规定目标体系中的每一个目标该由谁来完成,什么时候完成,如何检验评价这些目标;应将目标体系落实到各部门、各人,落实到每季度、每月甚至每周,将目标按人按时间进行分摊。这样,通过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每一段时间的工作,实现其预期的分目标,从而保障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企业成本管理中心是质量成本控制计划编制、修订和实施的职能部门。计划编制时,应多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征求各部门对质量计划草案的意见,多次反复修改,便于以后计划的实施。建立质量成本“三全”控制体系质量成本控制,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员工、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工作环节。因此,企业质量管理部门能否通过宣传、通过制度,动员全体员工参与,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开展全企业质量管理,关系到企业质量成本计划能否顺利实施。
1、全员控制。如何才能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做好质量成本控制工作呢?我们以为,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抓好全员质量宣教工作,加强员工质量成本控制意识,促使员工积极参加各项质量活动;二是通过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责任和权限,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建立企业高效、协调、有序的质量保障体系;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质量活动,如质量控制小组,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
2、全过程控制。质量成本发生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发生在每一个人、每一天的工作中。因此,质量成本控制,要全员参与,也要全过程控制。全过程控制,应对每一过程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控制标准、检测手段,使每一位员工知道如何降低损耗、减少浪费、控制过程成本;全过程控制,应坚持预防为主,把不合格品消灭在它的形成过程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全过程控制,应充分发挥检验的作用,做好检验标准制定、检测手段制定、检测方法制定工作,做好产品的首检、巡检、专检工作,尽量减少成批报废,提前预报质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