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新模式的思考
2022-06-01 企企科技 移动报销 事项会计 项目管理 协同办公
摘要:随着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工程质量监督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实现了法律、监督、监督管理法规体系的基本形成,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进入了依法监督的快车道。
关键词:工程监督;施工质量;新模式;对策。
随着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工程质量监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实现了法律法规。同时,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国家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进入了依法监督的快车道。
同时,十几年来形成的基础、主体、竣工三部到位等级核定与巡回抽查相结合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方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也出现了诸多的矛盾和问题。
社会过于依赖工程质量监督验证,客观地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视为工程质量的责任人。
工程质量"谁核实,谁负责",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变相成为工程质量的责任人,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责任主体"袖手旁观",然后颠倒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产品制造商直接负责产品的规律,质量监督机构的行为是政府授权的,质量监督是政府管理行为的延伸,政府也成为项目质量的负责人。客观上,导致了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现行三部批准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模式存在矛盾和不和谐。
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无法实现质量监督机构对参与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的全面监督。
建筑工程工期长、多专业、多工种、材料设备品种的特点,决定了传统单一的物理质量监督模式远远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仅仅依靠质量监督机构的到位。数百天的建设,"判断"一段时间以来,监督的全面性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无法全面、准确地检查、评估和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现有质量不能保证政府监督的有效性。
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经过近20年的发展,虽然人员质量、设备、监督理论、经验甚至权威发生了质的变化,但部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人员质量低、设备相对滞后、自我诚信、勤奋约束机构不完善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必然影响工程质量监督和深度,直接削弱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需要改进和改进。
为全面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积极探索新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完善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的新模式。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通知制度,提高监督执法透明度,真正成为工程质量监督"阳光监督"。
工程建设各方从建设项目活动开始,应享有知情权,了解监督工作的方法、方法、内容和手段,充分调动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监理单位自检、自律热情和主动性,自觉规范质量行为,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建立集体监督机制,确保执法监督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应改变现有的监督方法,建立集体监督机制,配备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并规定持证上岗。在日常工程质量监督和调查中,实施"一人为私,两人为公"执法理念。同时,规定各部门的监督人员、科长、站长应当按照权限范围发布不同级别的监督文件,确保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建立可预见、服务的质量监督模式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过程过程和事后控制三大环节,在做好过程监督和工程违规行为的严肃查处的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前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预见性、服务性。当工程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或工程施工到难点部位、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时,监督人员应及时到现场提示和指导,以此扭转滞后监督、被动应对的局面。 建立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实现从单一实物监督向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监督的延伸。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以及其结果,即工程产品质量,均列为监督对象,将工程建设参建各方推向工程质量责任第一线,通过日常监督、监督巡查与结构工程季度大检查相结合的监督形式,对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全要素实现全覆盖的监督。对于在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工程",除严格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外,还要建立和推行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公告制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定期向社会发布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和公告,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 改变以日常监督为主的监督方式,将随机检查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应采取巡查和抽检相结合的监督方式,以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为主要目的;以保证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环境质量和与此相关的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为主要内容;以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制为主要手段,改变原来的预约式、通知式的监督检查方式,加强巡回检查和随机抽查,保证检查内容和部位能够真实反映施工的质量状况。 为了保证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监督机构应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 没有高素质的质监队伍,就很难建立与质量监督职能相适应的权威。因此,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加强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的学习,提高监督队伍的业务素质。还应不断完善质量监督手段,增加检测设备,改变传统的"敲、打、看、摸"等落后的检查方法,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水平。 建筑工程各阶段都一定的监理要求,采取的对策是不一样的,对室外工程的监理一般采取以下对策: 1、室外管线工程质量监理对策 (1)室外工程施工前,应采用各专业联合审图方式,对给水、排水、电气、通迅等管线的平面、标高布置进行审核,确保布置符合规范。 (2)室外施工各专业单位分别进行,监理应协助做好协调工作,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注意保护好已施工管线,地下管线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隐蔽。 (3)地下管线施工完毕后监理应督促施工单位提交实际准确的竣工图,为业主使用和维护提供资料。 (4)室外场地及开挖回填应按规范进行分层回填夯实,并取样检测,符合要求后进行路面施工。 2、道路质量监理对策 (1)路基工程:检查路基开挖程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压实度及外观质量,控制不同厚度的洒水量,碾压遍数及外观,发现"软弹"、"翻浆"现象,要求及时处理。砂石基层成型后,应及时对外观进行检查,对压实度和外形尺寸进行检测。 (2)道路面层:对使用水泥、石、砂进行抽检。检测支模的直顺度、高程、位置、模板尺寸及垫层表面平整度、密实情况进行检查,合格后给予签字认可。 (3)摊铺砼时,应检查角偶,边缘钢筋及其它加固钢筋的位置是否完好,振捣时,应检查振捣的顺序、密实性,防止有蜂窝、麻面现象,防止漏振,检查砼成型后的压光抹平及各种缝的工序处理,检查厚度、宽度、平整度及其它相邻构筑物的衔接,并对外观检查,合格后给予签字。 3.、配套工程及环境绿化监理对策 (1)在实施工程监理时应结合监理经验编写详细监理实施细则,明确各阶段检验内容,注意事项及质量标准,切实做好监理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2)环境绿化主要应做好下列监理工作: a.对苗木的规格严格把关,严防串规苗进场; b.对环境绿化工程所需材料(如苗木、土壤等)进行质量控制,苗木需有出园证明,土壤需达到种植要求; c.对种植土壤及苗木栽植的土壤应换土,不符合规格的苗木要退回,如有大树栽植的应严格按规范要求换土、栽植、浇水、搭扶木及荫蓬,确保成活率。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不断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督制度,严格遵循质量监督程序,充分发挥各方责任主体的主导作用,依靠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充分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监督管理工程质量活动,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应新时期要求的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建立起规范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企企科技第二届用户大会
    相关文章

立即开始连接业务与财务数据

使用企企管理云连接业务与财务数据,帮助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决策